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届“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规划圆桌会议在南京举行

王广禄 语言与全球治理 2022-04-24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2020年12月27日,后疫情时代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视角暨第三届“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规划圆桌会议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贵州师范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后疫情时代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视角”这一主题,就后疫情时代高校多语教育规划、外语人才培养、外语教师职业素养、外语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欠发达地区外语教育等议题展开广泛研讨和交流。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闫祥林,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曹新宇等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朱筱玉主持开幕式。

  闫祥林介绍说,南京农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适中、办学特色鲜明,以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对外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农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和合作,通过教育援外基地、农业特色工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园艺技术合作中心、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多个平台建设,为外语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高端智库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产业创新不断升级,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后疫情时代的高校外语教育面临新挑战、新使命、新责任。勇担责任、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有必要通过深入的交流研讨,不断深化彼此间的合作与共赢,结成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共同推动国家外语教学改革,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外语教育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许钧提出,近年来国内外语界思考研讨的问题已经逐渐从“如何教”“如何培养学生”的层面上升到对外语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共同的精神家园,语言的多样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分重要。新冠疫情的蔓延让人们对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视角下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审视外语教育的规划问题成为应有之义,外语界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自身定位上,外语教育应在作为一般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工具化和功利性特征的基本定位基础之上实现转变,对人类命运、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人心相通等重大和根本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积极探析。在使命实现上,外语教育应通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调整与革新在学生价值观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之义。从教育规划和研究的视角看,外语教育须与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在全面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汉语与外语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外语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总体规划。

  此次会议由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同济大学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外语》编辑部、《外语教学》编辑部和《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据了解,同济大学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发起的“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规划圆桌会议,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在同济大学与东南大学举办两届会议,在中国外语界产生了较强的学术反响和社会影响力,成为中国外语教育规划研究领域的重要品牌会议。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近期热点消息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tjglobalgovernance@163.com


语言与全球治理

审核:沈 骑

编辑:康铭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